為屯門居民提供更方便的轉車選擇.
不過現時只有上列路線停轉車站,
上車前最好看一看車頭的標誌!
![]() |
停靠轉車站的巴士車頭展示的標誌 |
設施
與大欖隧道轉車站及城門隧道轉車站相比,
都可看出屯門公路轉車站在硬體方面優勝很多.
現時啟用是往荃灣九龍方向(東行)的轉車站,
轉車站位處屯門公路小欖交匯處旁邊,
鄰近大欖涌河口.
260X直達海港城,廣東道,是其中最受歡迎的路線之一 |
而青山公路的巴士則需要繞道進入轉車站停站,
轉車月台剛好在中間,
因此巴士轉車乘客都無需橫越任何車路.
而在青山公路的一邊,
還預留有一條坑道,
用來讓其他車輛接駁上落乘客.
A月台排最後,前面是4 3 2 1月台 |
由落客區望向轉車站,車站靠左是A月台,只有61M使用,靠右是1-4月台,停靠其它所有路線. |
但按不同上車位置,
九巴也為它們編訂好上車位置的編號,
靠青山公路一邊只有61M停靠的是A月台,
而公路一邊則分為1-4月台(由東往西),
現時只有九條路線停靠轉車站,
所以空間相當充足,亦無排隊埋站情況.
但見轉車站空間其實只有約十部巴士長度,
未來繁忙時間肯定不能容納全部路線停靠,
相信這也是轉車站要分階段讓巴士路線進駐的原因,
一邊觀察一邊修改計劃,
避免因設置轉車站班次過多導致巴士排隊靠站擠塞.
巴士上客區外與公路主線設立了石駁分隔,
保障候車乘客安全.
轉車站與公路高渡度不同,並有石駁分隔 |
候車區另設擋風版,排隊空間有讓乘客半站坐的欄杆 |
巴士轉車站可說寬敞舒適,
以綠色作為上蓋支架主色配上半透明上蓋,
並設有候車座位,
恰如其分的廣告牌,
(不會像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廣告牌阻礙等車乘客的視線及巴士站牌)
還有免費報紙晴報的取報架,
加上PCCW提供的WIFI,
都讓人覺得轉車站環境宜人,
廣告牌前有座位讓乘客小休,
車站前還有一小塊草地美化環境.
由於區議會的要求,
政府追加了撥款興建永久洗手間,
不過現時尚未建成.
靠最前的1, 2月台,可以看到路線牌下有座位.前方是展示路面情況的電視. |
巴士站的轉乘網絡圖,彷如鐵路的路線圖,讓乘客容易明白路線走向. |
乘客資訊方面,
彷如地鐵路線圖般的巴士網絡路線圖,
讓乘客更易明白各線巴士的路線,
只是路線圖上展示地點的取捨有點奇怪,
今次九巴路線圖上出現了港鐵紅色的標誌
如60X顯示途經美孚深水 土步,旺角港鐵站,
但太子,長沙灣,油麻地港鐵站卻沒有畫出.(見上圖)
另外如荃灣港鐵站標上了港鐵標誌,
但青衣港鐵站沙田港鐵站卻又沒有標上.
而圖上260X約20分鐘到達尖沙嘴的速度更是令人懷疑
一天有幾班車能做到這速度.
落客站可見到月台指南,以路線號碼大小排列列出 |
1號月台的路線圖,簡明列出巴士途經車站,右邊是新版的巴士站乳豬紙,提供單向路線資訊 |
九巴也為每個月台展示了個別月台的路線網絡圖,
及平時詳盡的放大版'乳豬紙',
醒目的大字顯示月台號碼及巴士線詳細資料,
都讓尋找路線變得簡單,
除了巴士站牌外,
月台頂,排隊欄及班次顯示屏幕都有展示巴士路線號碼,
像大欖隧道轉車站那樣難以找到路線指示的情況可不會在此上演.
巴士站牌,站頂,排隊欄,電視都有展示路線號碼,保證容易找到排隊位置 |
而在不少城市老早出現的GPS預報巴士到站時間,
終於在九巴巴士站上推出,
讓香港不再落後予人,
長途巴士線巴士站,
上設有LCD屏幕倒數顯示巴士預計還有幾分鐘到站.
除了預計到站時間,還會表示該班巴士是否低地台巴士 |
短線巴士在此上車無轉乘優惠,也不設GPS預報到站 |
車站前後各有一個顯示屏循迴播出屯門公路沿途即時路面情況,
不過這個顯示只是聊勝於無,
因為既然已經到了轉車站等車,
即使發現公路上有事故擠塞都已經難有退路…
電視不停播出路面情況 |
九巴相當重視轉車站的服務,
試用當日並非開幕首日,
但現場所見至少有五六位九巴工作人員,
看到困惑的乘客便往前查詢乘客目的地,
並指示乘客排隊位置及預計到站時間,
可說服務相當貼心.
九巴表示現時每天約有一千五百人次使用轉車站
並期望之後會上升到約三千人.
局限
其實現時九巴提供的轉乘計劃,
只有短途路線轉長途路線有轉乘優惠,
限制了乘客搭車的彈性,也未能盡用轉車站的潛力,
例如:
良景往青衣現時無直達巴士服務,
轉車站有良景出發的58M及開往青衣的68A,
但如果乘搭58M在轉車站轉乘68A,
由於沒有轉乘優惠,兩程都要付正價;
(58M:$8.5+68A:$8.8=$17.3)
這樣比起轉車往路程更遠的九龍市區更加貴了!
又:例如由良景往沙田只有乘搭58M轉263有優惠車資,
如果乘搭260X轉263便要付出兩程正常車費,
(260X:13.8+263:13.5=$27.3)
差距近一倍!
這樣只會將要轉車的乘客都負荷在短途路線上,
導致往荃灣方向短途路線在轉車站前一段與轉車站後客量不平均.
不過,有關部門相信最快都會在第二階段實施後再檢討安排,
第二階段(1月26日)即將
會新增四條路線停靠轉車站,
包括58M,60M,66M,66P,
而下一步應會考慮加停隧道巴士及機場巴士線,
不過轉車站空間有限,
避免重現西鐵通車前大欖隧道轉車站塞巴士情況,
相信最終只會有部份路線停轉車站.
在平衡乘客利益及轉車站空間下,
應該按以下原則選擇路線停靠轉車站:
- 班次不是太密;
- 客量不是太高;
- 有獨家服務區域,能擴展轉車站服務範圍
如此看,值得進駐轉車站的路線包括:
52X:能協助疏導61M黃金海岸青山灣往轉車站客流,善用資源;
53:路線途經地點多,提供轉車選擇予青山公路元朗至荃灣各段乘客;
66X:雖然有52X,但66X速度較快;
258D:雖然已有259D往東九龍,但259D路線太長加上容易脫班,因此建議加入班次不太密的258D,提供多一個往東九龍選擇;
961:因960客量長期高企,只建議停客量相對較低的961;
E33:讓區內各區方便轉車往機場
而隨著西行轉車站在年中投入服務,
九巴也將趁機重組區內巴士服務,
低客量路線如57M,66,63X預計都會榜上有名,
相信它們應該無緣進入轉車站.
機場巴士
現時屯門區只有E33全日往返機場,
但服務範圍只包括市中心,安定,友愛,
其他地區都要轉乘輕鐵或小巴到市中心轉車,
而途經兆康,富泰,良田,兆康碼頭多區的E33P則只服務早晚繁忙時間,
因此,如果E33加停轉車站,並設九巴路線轉乘優惠,
補$3.9轉乘各九巴返區內路線往屯門
(如機場往蝴蝶村:E33$13.6+59M$3.9=$17.5)
乘客可以更快捷轉車往返各屋村,
而青山公路沿線及黃金海岸酒店亦能有個平價往返機場的選擇(61M<>E33).
九巴可以在無需額外資源下多做一班本來轉乘輕鐵乘客的生意,
可說是達致雙贏.
龍運甚至可以考慮在繁忙時間開辦短途班次,
(暫名為:E33U)往返機場及屯門公路轉車站,
不行駛入屯門區內,
一來大大減少行車時間增加回車效率做下一趟生意,
(為照顧原有E33乘客,建議E33U與60M/60X設免費轉乘),
二來讓原有E33乘客在繁忙時段更易上車.
城巴現時以962,962B,962X三條全日線服務
碼頭區,置樂及青山公路往返港島,明顯重複,
城巴已多次提出重組方案但未能得到區議會支持,
相信隨著轉車站通車,
城巴將會盡快推行路線重組,
避免在九巴西隧路線增停轉車站後,
因路線迂迴而流失碼頭區乘客往九巴.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青山灣,黃金海岸一帶)較缺乏直達市區的巴士線,
(往九龍/荃灣:只有52X,53,61M),
因此61M成為轉車站最受歡迎的路線,
九巴也按計劃增開短途班次往轉車站,
並為避免乘客混淆名為61U,
成為九巴首條U字尾路線.
為善用資源,其實52X也該繞經轉車站並提供轉車優惠,
以盡用52X的載客空間,
當到達轉車站,黃金海岸,青山灣轉車乘客落車轉車後,
剛好可以空出剩餘座位接載青龍頭及深井往九龍的乘客,
同一班車可以服務兩程乘客,效果比起再需要增加資源往61M/61U為佳.
而53途經的地點繁多,
也應考慮繞經轉車站提供更多轉車選擇予乘客.
新發展
在網上討論區看到網友的看法,
以前新界西北區每有新屋村發展,
九巴都會開辦M線巴士往返荃葵區,接駁地鐵站,
隨著新轉車站啟用,相信這樣的規劃也會有所改變.
新界西北興建中屋村包括,
龍門居旁邊今年入伙的龍逸村,
紫田村(兆康苑)對面規劃中的54區,
及洪水橋13區.
龍逸村只有兩座,規模很細,
相信九巴極其量只會為早上龍門居開出的259E加班,
而紫田村項目,規劃人口約一萬三千人,
不過離兆康西鐵站不遠,
但現有67M較為迂迴,
需途經嶺南,何福堂一帶至市中心才上公路,
九巴要開拓新屋村市場,
應考慮開辦快車往返紫田村至轉車站.
至於洪水橋13區地點剛好在元朗及屯門區中間,
未來會倚靠元朗的大欖隧道轉車站或是屯門公路轉車站的服務是未知之數.
青山公路(規劃處說的屯門東)
一帶是屯門區較多發展又遠離西鐵站的區域,
新建設如珠海書院,入境事務學院及
多幅住宅用地都將增加往來該區的人次,
除了九巴的61M/61U/52X預見客量會上升外,
轉車站亦已預留空間予其他車輛停靠上落客,
且看到時會否有鄰近屋苑的村巴,
及途經的紅色小巴在轉車站上落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