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香港開蓬觀光巴士- 人力車巴士 vs Big Bus vs 觀光城巴


香港雖然是旅客雲集的國際都會,
但真正的開蓬觀光巴士服務,
(除了路程只有十分鐘往來天星碼頭與山頂纜車站的15C線)
卻一直都是由旅行社針對小眾經營.
每日全日定點定期開出班次,
情況才開始改變,
以香港的旅客數目與香港獨有的都市叢林景觀,
開蓬觀光巴士實有可為,
大巴士Big Bus之後,城巴也開辦了觀光城巴Citytours,
繼後有新巴的人力車巴士Rickshaw Bus.
先說說人力車巴士,
在提交2009/10年度的路線發展計劃時,
新巴提出開辦兩條觀光巴士線,
經過區議會討論,車輛改裝與籌備等.
兩條觀光巴士路線被定名為H1/H2,
(H1巧合地正是-
當年SARS期間接載醫護人員往來宿舍與醫院的特別巴士服務名稱)
並命名”人力車巴士 Rickshaw Bus”作包裝推廣.
新巴網頁是這樣介紹人力車巴士:
具中國特式的「人力車」,乃上一世紀穿梭大街小巷,
為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亦為旅客喜愛的觀光交通工具
。隨著城市的發展,巴士已取代人力車為普及的交通工
具。因此,新巴特別推出「人力車觀光巴士」的品牌,
以人力車這個老香港的標記,象徵全新的觀光巴士服務,
以優質體貼的巴士服務,接載旅客穿梭古今,融入地道
人情。
雖然解說....有點牽強,不過都算創意十足.

▲人力車+巴士

▲車尾的斗蓬與真的人力車尾蓬也十分相似.

兩條路線都以遊客的集中地-中環天星碼頭出發,
新巴網頁這樣介紹兩條路線
穿梭中西區內的旅遊景點,體驗香港傳統歷史文化及殖民地色彩的風貌

穿梭灣仔、銅鑼灣及中環區內的熱點,享受吃喝玩樂的樂趣,感受香港都市的繁華
H1/ H2兩條路線雖然來回程途經的地點不同,
但都不是以循環線運作,
付單程車費$8.7的乘客到達總站
(H1:蒲飛路,H2:跑馬地馬場)要繼續行程,
都要到下層再次付車資,
既容易引起乘客與車長的誤會,
也對乘客比較麻煩...
不過這就是兩條路線是專利巴士,
就只能受限於車費等級表中行車里數範圍的最高準許車資$8.7,
巴士公司也就只能出此下策去收取較高車費了.
不過新巴亦有推出一日遊車票$50,
可一日無限次乘搭H1/H2路線,
直至當日收車.

▲現金或八達通都可在車上購票,但現金可獲得一張實物紙車票,
八達通就會將車票儲存在八達通內每次上車刷卡不會再另扣車資,
個人而言還是喜歡一張紙車票可以收藏.

行車路線方面,
H1主要途經中西半山,
途經如:海味街,孫中山紀念館,荷里活道,香港大學往蒲飛路
回程則途經西營盤與港澳碼頭往中環.
H2則途經:灣仔金紫荊廣場,銅鑼灣信和廣場,時代廣場往跑
馬地,回程途經皇后大道東,聖約翰座堂往中環.
新巴在現有車隊中選取了末代Volvo Olympain VA51-55
五輛巴士改裝為開蓬巴士,
改裝工程在新巴創富道車廠進行,
車頂被移除外,
上層座位亦全被更換為膠座位,
車尾更加設類似人力車的斗篷裝飾.
由於改裝開蓬巴士只有五部服務兩條路線,
車源可說是緊張,
一旦發生事故便要以普通空調巴士替代行走了.


▲鮮紫色車身加上人力車圖案,好不搶眼.

下層的改裝工程相對簡單,
只有右邊前軸上的雙座位改為放置單張的小桌,
並且在車廂多貼多張人力車巴士的裝飾標貼,
座位空調系統地板等都維持不變,
全車車身改為紫色,
並貼上人力車的宣傳圖案.

▲下層樓梯壁也貼有可愛的人力車公仔圖案.


▲設於中環天星碼頭的站長亭也扮得色彩鮮艷.


10月17新巴人力車巴士舉行啟行儀式後,

便在次日正式投入服務.
當日所見新巴派出職員在天星碼頭外積極拉客,
另一邊箱大巴士的工作人員亦不甘示弱,
同樣努力拉攏客人,
頗有當年中巴,城巴在中環交易廣場
往赤柱路線互相競爭的架勢.
新巴對人力車巴士的宣傳可說不遺餘力,
派出人員在天星碼頭招攬乘客外,
不少新巴城巴車廂都張貼海報,
車身亦有banner廣告宣傳,
而TVB新聞的介紹更加提高了路線的知名度.



▲開辦首天,天星碼頭總站可說是人頭湧湧.

▲大巴士職員積極爭取乘客.



▲在大巴士Big Bus開辦香港服務前,最容易搭到的
開蓬巴士,便是往來中環碼頭與山頂纜車站的新巴15C路線,
短短十分鐘車程,卻是享受坐在車頂吹風的最佳選擇,
上圖的Dennis Condor (DM6)已退役,由下圖的Dennis
Condor (DA66),主要分別是DA66下層有冷氣.
乘著新路線通車,
我也在當天晚間搭了一次H2,
由灣仔金紫荊廣場往銅鑼灣.
夜間搭著開蓬巴士看燈市及吹海風是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是首天服務,
但車上也有其他乘客,
車程中有少女不停在車頭車尾拍照;

而人力車巴士在每個站都有開出時間,
因此早到便會候客,
在金紫荊廣場等候期間,
也見到有幾位國內同胞對此車感興趣而試搭,
其中更有一位表示下次一定要搭全程慢慢拍照,
就此觀察觀光巴士對乘客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今次新巴的觀光巴士宣傳十足,
而且亦有開蓬特色,
相信假以時日,客量將有長足的成長.

▲為保安全上層每個座位都有這張告示.

▲上層車尾設有廣播器廣播中途資訊.

▲車頭的屏幕顯示下一站站名.


▲在天星碼頭外候客的大巴士.

說回早上的觀察,雖然多了人力車巴士這本地薑,
在場所見,大巴士的生意也沒有明顯減少,
大巴士國際知名度較高,
雖然票價高得多,但靈活的市場行銷策略
如網上銷售與酒店銷售,
與亞洲萬里通(Asiamiles)合作以里數兌換車票,
都成功吸引了一眾遊客先行預訂車票.
而銷售策略上,
$320的日票搭配了天星小輪與山頂纜車的套票
加上凌霄閣門票等優惠,
對遊客來說可能還感到實惠,
可說是絕代商驕講過的"合理化煙幕"的一例.
而大巴士日票與人力車巴士的一日票不同,
是以24小時為單位,
第一日中午12:00開始用的車票,
可以在第二日早上繼續使用直至中午12:00.


▲大巴士車隊主力是前新巴(中巴)的Dennis Condor 11M.
在這晴朗的秋日,客量可說相當不錯.

▲大巴士車隊還包括前雅高巴士的3部丹尼士統治者Dennis Dominator
作為後備之用,這三部巴士源自蘇格蘭再於93年被雅高購入,翻新得光潔亮麗,
完全看不出車齡已過二十年.


▲最小的大巴士Big Bus,用作接載酒店的旅客往返大巴士出發點.


▲觀光城巴的海報

除了大巴士外其實城巴早在數月前開展了
觀光城巴的開蓬觀光巴士服務,
同樣是以非專利巴士的形式經營,
路線以灣仔金紫荊廣場為起點,
(說來金紫荊廣場成了齊集人力車巴士,大巴士及觀光城巴的地點了)
:灣仔,銅鑼灣一帶再返回灣仔金紫荊廣場,
與大巴士及人力車巴士不同,中途不設上落客站,
純粹是讓乘客搭車看風景,
車費是$88.

城巴派出塗上紫色車身貼著Citytours
字樣的開蓬Leyland Olympian 行走.


▲不似大巴士或人力車巴士般引人目光,觀光城巴車身上
只貼著Citytours及香港的標誌,相信是為了方便平時用作出租用途.

據我在金紫荊廣場觀察,乘客量是非常麻麻,
基本上巴士是在一直等客直至有乘客才開車,
(當然了只有一個站沒客,開出去是浪費燃油>_<)
看來是善用開蓬巴士沒有租出的時段用來載客,
受重視程度與那邊廂的人力車巴士可說差得遠.

▲觀光城巴售票處就是海龍明珠遊船的售票處,裝潢看來像士多.

▲城巴也有設置易拉架宣傳,
現場所見,也有職員站在車旁拉客.
短短一年左右,開蓬觀光巴士市場,
可說是快速成長,百花齊放,
至於會否更上一層樓,
可要拭目以待了.

相關文章: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澳門巴士隨影 @ Sep 2009

▲澳巴最新的車型-五州龍12米,派走於來往關閘及路環/黑沙的25號線,25路線可說見證了路 乙水 城及金光大道(前稱連貫公路)的發展,派車也有日產碧蓮小巴成長為十二米大巴.
▲隨著日產碧蓮小巴退役,豐田Coaster成了澳巴最小的車型.
▲新馬路底的日野巴士,正行走於10號線.
▲短小精桿的Hino Rx常見於途經鏡湖,大三巴一帶的18號線.
▲一身英國標準的Plaxton Pointer Dart在狹窄的 乙水 仔舊城區.

▲同型的Dart駛抵新馬路的盡頭.
▲日本三菱Rosa曾是新福利的主力車型,隨著澳門街對巴士服務需求增長,更大型的國產巴士成為主力,舊型號的Rosa漸漸退下火線,街上見到的多是澳門特製的雙門Rosa.
▲Rosa同樣見於開往路環市的26號線.
▲新福利配西班牙Hispano車身,配搭可說是別樹一格.
▲Dennis Dart是新福利低地台車隊的主力.

▲自數年前起國產巴士成了巴士公司的新寵,包含了這部蘇州金龍.
▲在路線重組後,往來媽閣下環 乙水 仔的34號被縮短到菜園涌邊街後,來往媽閣及關閘的1號巴士班次也被大力加強了.
▲同是派走新壕天地的穿梭巴士車隊
▲新建的新濠天地配備了最新的宇通客車接載貴賓.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巴士廣告]全黑色的The Westminster Terrace


全黑的廣告似乎在今年特別流行,

走到車身旁才看見細字-The Westminister Terrace

原來又是樓盤廣告,

還差點以為是倫敦的新樓盤呢.

還有新世界的名著-很容易在右邊車身看到全幅廣告.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深圳公交]試搭新安凱公交車

忽然想到深圳,
一是買書,二是這批安凱新巴士引起的好奇心.
來自安徽的安凱,
從來都是深圳巴士中的少數民族,
在公司合併前,
只有招商城巴及天誠運輸營運安凱公交車,
這次是深圳巴士集團首次採購安凱的公交車,
型號是HFF6114GK50,總價超過二千萬,
暫時所見派走6,34,201,223等線服務.
乘著假期搭了一趟223由世界之窗到南頭總站,
本來對安凱的巴士沒有什麼期望,
但這批新車的確讓我對安凱公交刮目相看!
八月的炎夏,頂閘的車廂,空調還是十分涼快,
隔音亦做得出色,
行車的搖晃可說相當低,也沒有零件撞擊的聲音,
不似部份新車落地的金龍,
途經路面的接口,
已經彷如吃了搖頭丸另加上零件之間的敲擊樂大合奏.
中門玻璃設至群腳,而沒有到底
車廂最大的特色是新設的逃生窗,
內地巴士沒有規定設置太平門,
因此緊急逃生得仰賴上落車門及打破車窗.
自從成都巴士大火引起關注後,
巴士公司紛紛採取措施改善巴士緊急逃生設施,
這批新車的逃生窗相信便是一例,
據報導指設這逃生窗是安凱首創的設計,
其實就是左邊和右邊各一塊玻璃設置了推開把手,
緊集時打開膠蓋後便可以以把手將整塊車窗上揭,
比用小捶打破玻璃更安全,更快.
中門玻璃設示範打開逃生窗(圖片來源:深圳巴士集團網站)
不過既然車頭已經有前門,中間有中門,
兩塊逃生窗竟都設在前門和中門之間,
那為什麼不將其中一塊逃生窗設在較難逃生的車尾呢,
是在設計時欠缺了周詳的考慮嗎?!
攝於深南路近世界之窗的223線安凱
▲可見落車門寬敞而連上兩級後的車尾是一平台
而車內設計是標準的深巴內裝,
塑膠座位,灰黑色花紋地板,
上車一級踏步,
中門後連上兩級.
安凱公交車的樓梯級高度較大,
但車尾卻成了一個平台,
全部向前的座位都可以正常入坐,
不似部份車型雖然車尾地台較低,
但卻後軸上的座位簡直要乘客盤膝而坐的尷尬,
車尾亦沒有盡用空間設山頂位,
車後部平台看來更歸一整齊.
車尾線條簡潔
除了不是低地台及歐盟四型引擎這兩項技術條件,
單說這批安凱的乘坐感,
可說是比九巴的Scania K230UB更出色了.
相關文章:深圳巴士集團三軸安凱13.7米HFF6140G06D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Nuff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