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K230UB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K230UB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來自非洲的新貴- Volvo B7RLE (MCV車身)


繼引入Scania K230UB大型單層巴士後,
九巴從另一巴士生產商富豪引入大型單層巴士,
這批是40輛配歐盟五型環保引擎的Volvo B7RLE.
雖然來往落馬州及皇崗皇巴士早於2003年引入Volvo B7RLE,
九巴選配的卻是首次在香港出現的埃及MCV車身,可說是新鮮度十足.
MCV建造的車身可說是其貌不揚,
粗壯車身線條配上香檳金色與大車汰,
彷彿一個少林銅人.
這款B7RLE座位35個,加上企位40個,
載客量是75人.
車頭帶有微笑的造型和三支小圓燈.
粗線條的車身設計與大大的車門與車汰
巴士車尾的線條可說頗有改良空間
登車後卻會發現雖然車身設計有不少改進的空間,
但造工與設計水準不錯,
手工亦比年前引進的Scania K230UB 的Caetano好,
73K途經看來有點顛簸的路面,

坐在車內有富豪巴士一貫柔軟的乘坐感,
車身內的零件亦沒有任何撞擊的聲音,
正顯示了這批非洲富豪的優良避震及上乘裝工.

彎曲安裝在司機位上面的各款裝置與冷氣出風口,
讓司機位看來有點擠逼

車廂共有12個座位處於低地台區

車廂採用Vogelsitze玫瑰色座位,據說部分巴士採用了有九巴仔圖案的座位

車廂天花的圓拱型設計,與Wright的Eclipse/Solar車身的設計相當相似,車身後部共有三級樓梯(圖中所見是第二級與尾排的第三級).
▲英國Go Northeast 的一部Scania L94UB(Wright Solar Fusion)的內籠,留意天花的設計.

▲車內望向車頭,車頂的冷氣機體積相當大.

配用大車汰前軸上的座位相當高,對長者來說要爬上去有一定難度.

落車燈與Scania K230UB是同款同樣地小家,前軸上本來是很理想讓乘客置物的空間,不過巴士公司說不准擺放行李.
▲車內的輪椅位.

外趟式車門讓車內實用面積能夠盡用,也是九巴近年的標準配搭.

▲玻璃上的MCV標記.
為了不讓尾排乘客碰頭最後排座位天花被升高,不過配合車身的柱位尾排,感覺是全車最侷促的.


巴士配備的是達到歐盟五型環保標準的富豪D7E引擎,
一貫的富豪雄渾低音與線性加速,
73K的路線雖然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MCV車身出色的隔音加上未受Roadshow污染的車廂,
讓短短十幾分鐘的寧靜旅程成了上佳的享受.
快將駛進邊境禁區的Scania K230UB反向駛來的Volvo B7RLE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深圳公交]試搭新安凱公交車

忽然想到深圳,
一是買書,二是這批安凱新巴士引起的好奇心.
來自安徽的安凱,
從來都是深圳巴士中的少數民族,
在公司合併前,
只有招商城巴及天誠運輸營運安凱公交車,
這次是深圳巴士集團首次採購安凱的公交車,
型號是HFF6114GK50,總價超過二千萬,
暫時所見派走6,34,201,223等線服務.
乘著假期搭了一趟223由世界之窗到南頭總站,
本來對安凱的巴士沒有什麼期望,
但這批新車的確讓我對安凱公交刮目相看!
八月的炎夏,頂閘的車廂,空調還是十分涼快,
隔音亦做得出色,
行車的搖晃可說相當低,也沒有零件撞擊的聲音,
不似部份新車落地的金龍,
途經路面的接口,
已經彷如吃了搖頭丸另加上零件之間的敲擊樂大合奏.
中門玻璃設至群腳,而沒有到底
車廂最大的特色是新設的逃生窗,
內地巴士沒有規定設置太平門,
因此緊急逃生得仰賴上落車門及打破車窗.
自從成都巴士大火引起關注後,
巴士公司紛紛採取措施改善巴士緊急逃生設施,
這批新車的逃生窗相信便是一例,
據報導指設這逃生窗是安凱首創的設計,
其實就是左邊和右邊各一塊玻璃設置了推開把手,
緊集時打開膠蓋後便可以以把手將整塊車窗上揭,
比用小捶打破玻璃更安全,更快.
中門玻璃設示範打開逃生窗(圖片來源:深圳巴士集團網站)
不過既然車頭已經有前門,中間有中門,
兩塊逃生窗竟都設在前門和中門之間,
那為什麼不將其中一塊逃生窗設在較難逃生的車尾呢,
是在設計時欠缺了周詳的考慮嗎?!
攝於深南路近世界之窗的223線安凱
▲可見落車門寬敞而連上兩級後的車尾是一平台
而車內設計是標準的深巴內裝,
塑膠座位,灰黑色花紋地板,
上車一級踏步,
中門後連上兩級.
安凱公交車的樓梯級高度較大,
但車尾卻成了一個平台,
全部向前的座位都可以正常入坐,
不似部份車型雖然車尾地台較低,
但卻後軸上的座位簡直要乘客盤膝而坐的尷尬,
車尾亦沒有盡用空間設山頂位,
車後部平台看來更歸一整齊.
車尾線條簡潔
除了不是低地台及歐盟四型引擎這兩項技術條件,
單說這批安凱的乘坐感,
可說是比九巴的Scania K230UB更出色了.
相關文章:深圳巴士集團三軸安凱13.7米HFF6140G06D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來自葡萄牙的小金雞-九巴Scania K230UB


這次為數三十部的Scania K230UB,

是首批九巴香檳金色的單層巴士,

也是九巴首批採購的Scania單層巴士.

與年前引入試驗的Scania雙層巴士歐盟四型一樣,

這批單層巴士也是由葡萄牙Caetano 裝配車身,

三十部新車分為兩種長度,

分別為二十部10.6米版本及十部12米版本.

▲十米六版本車隊編號為ASB, 全數三十部巴士配備Gobra電子牌箱,但數字與目的地字體均較小.


車尾線條總讓我想起某品牌手機黑色位置,其實不設車窗,也是九巴首款無尾窗單層巴士.

Scania在九巴車隊中一直可說是少數民族,

1995年購買三十部Scania N113雙層巴士後,

九巴便沒有再購買Scania的產品,

直至2007年歐盟四型引擎排放標準快將實施的機會,

Scania才再以兩部配歐盟四型的K310UD打動九巴,

其後九巴便加訂此批為數三十部的訂單.

其實過去數年在車隊數目限額下,

巴士公司的購車策略都以購買最大型號巴士為主,

十二米雙層巴士幾乎是標準型號,

九巴對上一次引入全新單層巴士已是1998年.

但面對搭車人口老化,鐵路競爭下,

巴士公司的策略也寧可將部份路線改派單層巴士節省成本.

與九十年代引入中型巴士期盼以較小車型提升班次改善服務不同,

年初九巴及運輸提交各區區議會的路線發展計劃中,

雖然九巴建議多條路線改派單層巴士取代雙層巴士,

但並無提升班次配合,

可說是純粹以較小型車輛運作減低成本.


越說越遠了,說回三十部新車,

這批三十部SCANIA K230UB,除了長度不同外,

其他配置完全一樣.

Volvo及Enviro500的CUMMIS引擎不同,

Scania的歐盟四型引擎,

採用了EGR廢氣再循環技術達致排放標準,

無需添加尿素,

對巴士公司來說減少了儲備耗材的成本,

Scania也的確因此項技術獲得了部份新客戶的青睞.

由葡萄牙Salvador Caetano組裝的車身,

配備深色玻璃,

外觀有如用了不透光玻璃的七人車,

看不清車內情況.

車軸上同樣有SCANIA標誌.

新巴士於2009年年初到港,

10.6米短陣版本雖然只有二十部,

卻分配到四大屬廠,

首部新車率先於5月投入2C線服務,

其後更多新車陸續出現於12,30,46,54,77k等線;

12米長陣版則待至七月投入服務,

分別見於大埔區的72A及74A路線.


乘著有機會搭2C,

我也試搭了半轉2C,

Salvador Caetano建造的車身,

與雙層版本一樣感覺單薄.

前軸上不設坐位,

中門前是輪椅停放區,

雙門車身共設置座位28個,

企位40個,共載客68位.

其中低地台區座位只有5個,

其他座位全位於要上梯級的後半部.

以十米六單層巴士來說,

載客量算是不錯,不過坐位只有28個.

而內籠設計的細節亦顯得不夠心思,

例如落車鐘便極易被扶手遮住而看不到.

載客數字在上車門旁清晰展示.

前軸上不設座位,不設置物架亦不准放行李,白白浪費空間.

輪椅停放位置設在前軸及中門之間,乘客多時也是理想的水塘位.

可能是車身高度原因,上車門緊急車門開關不設在車頂而在旁邊的電子路線牌箱底部.

外推式車門開門不佔車廂空間,帶來更大的實用面積.中門區亦不再設黃線,理論上乘客可以站到車門前.

高聳的車廂,空間感十足,只是身材略矮的乘客或會難以調較冷氣出風口.

層層升高的車廂後部,最後排座位乘客共要爬上四級梯級.

▲無間斷光管照明及球型出風口,都是九巴的標準裝置,冷氣槽另有蜂巢式出風口.

落車燈小氣地收藏在車長後面的屏風上,容易被扶手遮住而看不到.

巴士出發了,

細容積的引擎完全失去了昔日搭巴士引擎加速的雄渾聲音,

輕量版的車身避震亦強差人意,

路面稍有顛簸都可直接感受到,

行車時甚為震盪外,

停車時更出現打冷震的情況,

雖然是新車,但表現真令乘客失望.

中門的外推式車門,

行車時更一直發出刺耳聲音,

似是有部份組件鬆散,

而停站開關車門亦不甚暢順,

如此種種都不似在搭一部全新巴士的乘坐感,

誠然這批Scania或許是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不過從一個普通2C乘客的角度,

我還是寧可選乘三菱Mk117或達智(Dennis Dart)等車種了.

▲美輪美奐的外觀,但舒適感欠奉.去到廣東道也沒興趣再搭下去便下車了.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Nuffnang